卫生监督执法对于维护医疗市场秩序,规范医疗执业行为,促进医疗卫生行业有序发展,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,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而言至关重要。虽然沦于腐败的卫生监督执法者只是极少数,然而“害群之马”削弱的是政府机关的公信力,践踏的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。执法者沦为违纪者,究其背后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: 一、糖衣炮弹、丧失警惕,初心“忘”。围猎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它隐藏在日常生活、友情或亲情等外衣之下,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推杯换盏之间,模糊的是亲清政商关系界限,搭建的是潜在利益输送链条。接受一次老板、管理服务对象的宴请,未必立刻使某种利益诉求变现,但廉洁风险早已暗中滋生,思想防线开始松动,最终走向用执法权变现的违纪违法道路。 二、重要岗位、关键环节,权力“大”。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涉及领域广、范围大、种类多,相关规定内容宽泛、原则性强,处罚标准多为阶梯化且均以情节是否严重为衡量标准,使得基层执法人员在具体案件的执法过程中自由裁量权较大,为腐败分子提供了寻租空间,个别执法人员将过问、了解情况等作为人情顺水推舟,甚至干预、插手案件处理,试图“捞人”“抹案”。 三、不思悔改、反复违纪,监管“弱”。个别党员干部在警钟敲响后依然不思悔改,在被处分后依然心存侥幸,影响期过后便“好了伤疤忘了疼”,对组织的提醒教育不在乎,对组织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不珍惜,是纪法意识的淡薄,更折射出对执法者监管的薄弱,客观上纵容了反复违纪事件的发生。 执法者知法犯法终难逃法治,但“惩前”是为了“毖后”,“治病”是为了“救人”,探索如何防范化解廉政风险才是必要之需。 一要保持政治定力,敬畏党纪国法。“百吏畏法循绳,然后国常不乱。”加强执法者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法治教育,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,切实守住理想信念的“高线”,铸牢精神支柱。在纪法面前,必须自觉克服侥幸心理、变通心理,不打“擦边球”、不碰“高压线”,时刻把纪律规矩的红线标示心头,做知法、懂法、守法、护法的执法者。 二要扎紧制度笼子,强化执法监督。明确执法边界,规范执法清单以及执法者责任,做到执法主体合格、程序合法,案件事实清楚、依据运用准确,规范执法行为、确保落实权责。深入开展行政执法现场稽查,加强行政执法案卷评查,及时发现并解决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,提升行政执法质量、效率和公信力。 三要持续正风肃纪,突出重点监督。响鼓要用重锤,对“刹不住车”一错再错者,要重拳出击。特别是在同类错误上“踩雷”者更要“严”字当头,果断调离关键岗位。既要多谈心多帮助,多开导多鼓励,给与其一样的“机会与舞台”,更要高度重视此类干部,对作风问题常抓不懈,积极追踪他们改过自新的情况,一旦发现“病情复发”要重拳出击,从严查处,强化震慑。
|